记者见到通榆县八面乡党委书记杨勇时,只见他衣着朴实,鞋上沾满了泥土,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,十分亲民,给人一种务实、沉稳的感觉。
在随后的深入采访过程中,记者的感觉被逐一印证了。
“脚上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……”杨勇一直在践行着这句话。参加工作20多年来,无论在什么岗位上,他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以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、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,为民排忧解难,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赞扬。
通榆县八面乡有8个村,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,资源匮乏,村民生活贫困。过去,村民们因为一些小事滋生矛盾、累积矛盾,甚至发生刑事案件。
2018年3月,杨勇正式担任八面乡党委书记。此时,八面乡的各项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轨,脱贫攻坚和扫黑除恶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但仍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,人们也不相信这个文质彬彬的党委书记能替大家解决什么问题。直到事情一件一件被解决,百姓们才相信,杨书记是一个有本事、办实事的人。
化解无理访 巧妙有绝招
“你的老母亲都70多岁了,大雪天还往政府跑,要是摔坏了,你这当儿子的于心何忍?”杨勇对40多岁的村民张三说。
张三难为情地说道:“书记啊,我也不想这样,我知道不符合国家规定,不让她去,劝了多少遍了,可我妈不听我的呀。你要是能劝得动我妈,你让我咋做都行。”杨勇表示:“只要你配合就行,我们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1995年,张三的母亲孙某和丈夫离婚,迁出户口带着孩子去了外地,错过了国家划分土地的时机。前几年,孙某回到八面乡,闹着让乡政府给她分地。多年来,她不停地上访。
为了让孙某安度晚年,杨勇和张三想出了一个对策,就说国家给孙某分了土地,由杨勇帮忙承包出去了,张三按年度往孙某的账户汇款,假装是承包款。孙某拿到存折后,像一个孩子一样又哭又笑,所有执念在这一刻都消解了。
大事化小事 小事化无事
八面乡新建村后座坦屯的张某与哥哥因一块土地起了争议。2018年,在村委会办公室,经杨勇协调,两人对争议地块划分达成一致,并由村委书记及村“两委”成员作证,形成了协议书,双方自愿签字确认。1年后,哥哥单方面撕毁协议,兄弟俩针锋相对、都不退让,张某经常在有争议的土地附近拿着镰刀瞎逛,致使矛盾升级。
杨勇了解情况后,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,多次到相关单位协调解决问题。但是,涉及到土地确权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,因此,张某不再相信杨勇,致使他多次上门都吃了“闭门羹”。杨勇没有放弃,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,通过他的不懈努力,最终,张某的土地得以确权。拿到土地使用证的那一刻,张某抱着杨勇嚎啕大哭。此刻他才确信,杨勇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。
细致入微处 深解百姓忧
2018年底,开展脱贫攻坚入户走访期间,杨勇来到贫困户谭某家中,仔细询问生活情况。谭某的妻子表示,谭某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姐姐,一直住在他们家,希望政府能帮忙缓解他们的负担。杨勇想去看看谭某的姐姐,却遭到了劝阻。他坚持要亲眼看看当事人的情况,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。然而,走进谭某姐姐居住的屋子,杨勇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:屋里没有一丝光亮,谭某的姐姐神志不清、喃喃自语,身上不着片缕,一只手被铁链锁着……谭某表示,他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,不把姐姐锁起来,她就到处惹事,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,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她。
回到乡政府,杨勇立即组织召开了乡党委会议,专题研究该户的救助问题。会后,他给谭某家送去2000元钱和衣物、棉被等。
作为一名党委书记,杨勇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,他要将百姓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。他知道,要想彻底解决问题,还得让谭某的姐姐住进医院。
最终,费尽周折,谭某的姐姐被安置在了长春安宁医院。如今,经过治疗,谭某姐姐的精神疾病有所好转。杨勇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因为这件事,村里人都夸他是一个“办实事的好书记”。
杨勇说:“这些基层矛盾的化解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乡、村、社三级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基层工作就是如此繁琐、复杂,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,但看到百姓脸上的笑容和眼里的光芒时,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。”
在杨勇的努力下,两年多来,八面乡党委共排查矛盾纠纷227件,将许多重大信访问题和信访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,真正达到了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无”;积极化解处理积访案件46起,在全乡范围内赢得好评;入户下访、回访百余户,信访人均表示满意。截至目前,八面乡进省、进京上访数量均为零。在包村县领导的指导下,在乡党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,八面乡社会和谐稳定,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。